「網路霸凌在疫情爆發後增長了70%,仇恨網站的流量則激增了200%。」
而在台灣社會最近的 #集體焦慮 中,更可以看到酸民們各種不負責任的謾罵和公審。
到底這種 #躲在鍵盤後面攻擊他人的心理是什麼?
而除了網路之外,這樣的罷凌在生活中也是處處可見。 在成長過程裡,你一定見過那種「不知道為什麼被大家排擠」的孩子,又或者你曾經就是那個「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了」的孩子。
是什麼原因,從小到大、在任何團體中,我們都可以見到這種現象呢?
而除了惡意的加害(罷凌)者,有沒有可能,曾經你/他人的袖手旁觀,都無意間助長了這樣的現象?
任何團體中的動能,背後又有什麼心理機制呢?
讓我們一起聊聊無所不在的 #黑羊效應
畢竟我們是群體動物,在團體中尋求歸屬與認同感的同時,也需要學習當遇上了這種攻擊/排擠的行為, 要如何 #保護自己 和 #尋求專業的協助!
期待跟你一起分享、討論喔🤗🤗